霜降后的清晨带着点刺骨的凉,林阳却早早醒了,轻手轻脚地走进许清的房间时,许清正靠在床头,手里捏着半根晒干的麦秸,慢悠悠地编着什么——自从身体稍微好点,他就总爱摆弄麦秸,说要给林阳编个比上次更精致的戒指。
“醒啦?”林阳走过去,帮他把被子往上拉了拉,指尖碰到许清的手,还是有点凉,“今天王奶奶家做豆腐,我们去看看?你不是说想喝刚煮好的热豆浆吗?”
许清的眼睛一下子亮了,手里的麦秸也停了下来:“真的?能去吗?”他有点雀跃,却又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,怕自己走不动路给林阳添麻烦。
“当然能,”林阳笑着帮他穿好外套,又把暖手宝塞进他怀里,“我扶着你,慢慢走,王奶奶还说等你去帮着递黄豆呢,去年你总抢着推磨,今年先歇着,等明年再跟我比力气。”
许清乖乖点头,任由林阳扶着自己站起来。两人慢慢往王奶奶家走,阿黄跟在脚边,尾巴摇得飞快,偶尔用头蹭蹭许清的裤腿,像是在催他们走快点。村口的老槐树叶子落得差不多了,光秃秃的枝桠指向天空,却一点不显得萧索——有许清在身边,连微凉的风都带着暖意。
王奶奶家的院子早就热闹起来,石磨洗得锃亮,泡好的黄豆在陶盆里胀得圆滚滚的,透着淡淡的豆香。“清娃子来啦!”王奶奶系着蓝布围裙,从屋里迎出来,伸手摸了摸许清的手背,“比上次看着精神多了,快坐,灶上刚烧了热水,先暖暖手。”
许清坐在院子里的小凳上,怀里抱着暖手宝,看着林阳挽起袖子走到石磨边。林阳学着许清以前的样子,双手扶住磨杆,慢慢推动,石磨“吱呀吱呀”地转起来,声音慢悠悠的,像在哼着老调子。
“慢点推,别着急!”许清在旁边喊,眼睛盯着磨盘上的黄豆,“磨眼要少放黄豆,不然磨不细,豆浆就不香了。”
林阳笑着应道:“知道啦,许老师,去年谁把黄豆放太多,磨得豆浆溅了一脸来着?”
许清的耳尖一下子红了,却还是嘴硬:“那是意外!要不是阿黄突然叫,我才不会弄错。”说着,他伸手从陶盆里抓了一小把黄豆,慢慢递到林阳手边,“给,这次少放点儿,我看着呢。”
林阳接过黄豆,小心地倒进磨眼,看着乳白色的豆浆顺着磨盘纹路流进木盆,心里暖融融的。王奶奶坐在旁边滤豆浆,看着两人拌嘴,嘴角忍不住弯起来:“你们俩啊,跟去年一样,还是这么热闹。去年清娃子推磨,林阳在旁边递黄豆,溅了一身豆浆还笑得开心,今年倒过来了,也挺好。”
许清听着,忍不住笑了,眼睛弯成了月牙:“明年我就能推磨了,到时候我推得比林阳快,还能帮王奶奶滤豆浆。”
“好,奶奶等着。”王奶奶把滤好的豆浆倒进大锅里,柴火在灶膛里“噼啪”地烧着,热气慢慢冒起来,豆香越来越浓,飘满了整个院子。
等豆浆煮好,王奶奶先盛了两碗,放了点白糖,递到两人手里。许清捧着热豆浆,小口小口地喝着,甜丝丝的豆浆滑过喉咙,暖得他胸口都舒服了。“比去年的还甜,”他看着林阳,眼里满是笑意,“林阳,你尝尝,真的很甜。”
林阳喝了一口,确实甜,甜得像许清的笑,像这个带着豆香的清晨。他看着许清捧着豆浆的样子,看着石磨慢悠悠转着,看着王奶奶忙碌的身影,忽然觉得,这样的日子真好——许清还在身边,能一起看石磨转,一起喝热豆浆,一起盼着明年,比什么都好。
太阳慢慢升高,驱散了清晨的凉意。林阳扶着许清,手里拎着王奶奶给的刚做好的热豆腐,往家走。阿黄跟在后面,偶尔叼起一片落叶,又放下,像在跟他们玩闹。
“回家我给你做豆腐脑,”林阳轻声说,“放你爱吃的虾皮和香菜,再滴几滴香油,肯定好吃。”
许清用力点头,声音里满是期待:“好啊,还要配两个馒头,我能吃半个呢。”
风穿过光秃秃的槐树枝,带着豆浆的香气,吹在两人身上。林阳看着身边慢慢走着的许清,看着他手里还在慢慢编的麦秸,心里悄悄想着:只要许清还在,哪怕每天只是慢慢走、喝热豆浆、编麦秸,这样的日子,也能一直甜下去。
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