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章 上元灯如昼人间共团圆

书名:博君一肖紫宸殿风动,少年初相逢
作者:爱嗲赵的小迷妹

永熙七年的上元节,京城比往年更热闹。从正月十四起,朱雀大街就挂满了花灯,兔子灯、莲花灯、走马灯一路从街头排到街尾,入夜后点亮,远远望去,像一条会发光的星河,映得半边天都是暖红。

“陛下,您看那盏走马灯!”肖战牵着王一博的手,挤在人群里,指着不远处一盏绘着“大齐盛世图”的花灯,眼里满是笑意,“上面画的云州麦田、江南漕运,还有劝学馆的孩子们,真是活灵活现。”

王一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花灯转着圈,上面的人物仿佛动了起来——扛着麦穗的老农、摇着乌篷船的船夫、捧着书本的孩童,每一个画面都透着安稳与喜乐。他忍不住笑了:“这灯匠倒是有心,把咱们这几年做的事,都画进去了。”

两人没穿朝服,只着寻常百姓的青布长衫,混在人群里,没人认出他们。街边的小贩吆喝着卖元宵,甜香混着花灯的烛火气息,飘在空气里,格外热闹。肖战买了两碗元宵,递了一碗给王一博:“陛下尝尝,这芝麻馅的元宵,是京城老字号,每年上元节都要排队才能买到。”

王一博接过碗,咬了一口,软糯的皮裹着香甜的芝麻馅,暖意在舌尖散开,比宫里的御膳更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。“好吃。”他点头,看着肖战吃得嘴角沾了点芝麻,忍不住伸手帮他擦掉,“慢点吃,没人跟你抢。”

肖战脸颊微红,低头继续吃元宵,眼角却藏不住笑意。两人沿着朱雀大街慢慢走,看孩子们提着小灯笼追逐打闹,听戏班子在街角唱着《国泰民安》的戏文,偶尔停下来,和摊主聊几句家常——摊主不知道他们的身份,只当是来京城游玩的富家公子,热情地给他们介绍京城的趣事。

走到街尾时,忽见一群人围着一盏巨大的“并蒂莲灯”,灯上写着“同心相守,国泰民安”八个字,灯芯点燃后,花瓣缓缓展开,映得周围一片亮堂。有人提议猜灯谜,中了的能得一盏小莲花灯。肖战拉着王一博凑过去,见灯上写着“江山永固(打一地名)”,他略一思索,笑着道:“谜底是‘长安’。”

摊主愣了愣,随即笑道:“公子好才华!这盏小莲花灯,送给你了!”

肖战接过灯,递给王一博:“陛下,这灯送给你。愿我们的大齐,永远长安;愿我们,永远相守。”

王一博接过灯,指尖触到温热的灯架,心里暖得像揣了团火。他抬头看向肖战,夜色里,肖战的眼睛比花灯更亮,满是对未来的期许。“会的。”他轻声道,“大齐会永远长安,我们会永远相守。”

夜深时,两人回到皇宫。站在宫墙上,能看到京城的万家灯火,一盏盏花灯像星星一样,散落在城里的每个角落,映得百姓的屋顶都泛着暖光。肖战忽然开口:“陛下,还记得刚登基那年的上元节吗?那时候朝堂还不稳,您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到深夜,连花灯都没来得及看。”

“记得。”王一博点头,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,“那时候只想着赶紧稳定朝局,让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,没想到,如今真的能和你一起,像寻常百姓一样逛灯会、吃元宵。”

“这都是陛下的功劳。”肖战看着他,眼里满是敬佩,“若不是陛下推行新政,平定战乱,重视农桑,百姓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。”

“是我们一起的功劳。”王一博握住他的手,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他心安,“没有你在北境御敌、在江南修渠、在各州府监督劝学馆,就没有今天的国泰民安。肖战,谢谢你,一直陪在朕身边。”

肖战的心猛地一颤,看着眼前的人,眼眶有些发红。他伸手,轻轻抱住王一博:“陛下,能陪在您身边,能和您一起守护这江山,是臣此生最大的幸运。”

宫墙上的风带着元宵的甜香,远处的花灯还在亮着,映得两人的身影缠在一起,再也分不开。他们知道,往后的每一个上元节,每一个寻常日子,都会像今天这样——有万家灯火可赏,有人间烟火可尝,有彼此相伴,有江山可守。

这便是他们守护的江山,是百姓安乐、灯火通明的人间;这便是他们期盼的余生,是岁岁团圆、生生相守的岁月。

从今往后,岁岁上元,年年灯火,他们都会一起看;往后的岁岁年年,朝朝暮暮,他们都会一起走,直到地老天荒,直到江山永固。

打开布咕客户端阅读

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

立即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