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赛报名截止的前一天,王老师把最终版音乐发给了我们。我点开音频时,练舞房里正飘着艾草香囊的淡香,开头的古筝轻音混着熟悉的沙锤声响起,结尾处还加了我们录的风声与蝉鸣,像把这些日子的练舞时光都揉进了旋律里。刚听完,宋知暖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过来,屏幕里的她举着“灵感集”,眼里满是兴奋:“音乐太完美了!我们明天就去练舞房磨合细节,争取把每个动作都抠到最好!”
第二天一早,我带着装满舞服和道具的背包赶到练舞房时,宋知暖已经在镜子前热身了。她穿了件浅绿的舞蹈服,和沙锤上的丝带颜色相呼应,见我进来,立刻递过一瓶温水:“先热身,别像上次一样直接练,免得肌肉拉伤。”我们跟着音乐做压腿、转腕,她时不时过来帮我调整姿势,指尖碰到我手腕时,还会笑着说:“比视频里练的稳多了,看来你没偷懒。”
磨合从开篇的柔腕动作开始,我们特意放慢节奏,逐帧核对动作幅度。宋知暖盯着镜子里的我们:“你看,这里你的手腕转得比我慢半拍,我们得同步,就像两只手一起画圆。”她握着我的手腕,跟着鼓点一点点调整,直到两人的影子在镜子里完全重合。练到过渡动作的“花瓣飘落”时,她突然停下来:“上次在雨中练的感觉很好,我们能不能加个小细节——下落时手腕轻轻颤抖,像花瓣被风吹动的样子?”
我们跟着音乐试了试,手腕颤抖的瞬间,刚好卡在古筝的滑音上,比之前更有画面感。宋知暖笑着拍了拍我的肩:“就这么定!细节越多,舞蹈越有故事感。”接下来的两个小时,我们把每个动作都拆解开,从碎步的频率到抛沙锤的角度,甚至连呼吸的节奏都反复调整,练舞房里的音乐声、沙锤声和我们的讨论声混在一起,热闹又踏实。
中午休息时,我们坐在练舞垫上吃盒饭,宋知暖突然从包里掏出两张打印纸:“我查了全国赛的舞台尺寸,还画了站位图,你看——托举动作我们站在舞台中间,结尾‘星光散开’时往两侧移动,这样在观众席看会更有层次感。”我接过站位图,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我们的移动路线,旁边还写着“注意灯光角度,抛沙锤时面向主灯”。看着这些细致的标注,我突然想起大学时她也是这样,每次比赛前都会提前查好场地信息,把所有可能的问题都考虑到。
下午的磨合更注重整体连贯性,我们连续跳了五遍完整舞蹈,每次跳完都立刻看回放找问题。第三次跳完时,宋知暖指着视频里的托举动作:“这里我起身时有点晃,你托我的时候再用点力,我也会收紧核心,咱们再试一次。”我们按照调整后的方法再跳,托举时果然稳了很多,落地时两人的碎步也完全同步。宋知暖擦了擦额角的汗,眼里闪着光:“你看,只要我们一起调整,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。”
傍晚时分,练舞房的窗户透进橘色的夕阳,我们最后跳了一遍完整的舞蹈。当音乐走到结尾,我们同时抛出沙锤、展开手臂时,夕阳刚好落在我们身上,影子被拉得很长,像真的有星光在身边散开。宋知暖看着镜子里的我们,突然红了眼眶:“我们终于把这支舞跳完整了,从民宿的星光下约定,到现在……”我握住她的手,指尖触到她掌心的薄茧——那是这些年练舞留下的痕迹,也是我们共同追梦的证明。
离开练舞房时,天已经黑了。宋知暖把最终版的站位图和音乐拷贝到我的U盘里:“回家后再对着视频练两遍,记得别熬夜,比赛前要保持状态。”火车站的风有点凉,她把我的围巾裹紧了些:“还有,比赛当天穿这件浅绿舞服,我已经洗干净熨好了,明天给你带过来。”我点头,看着她眼里的期待,突然觉得心里很踏实——不管比赛结果如何,能和她一起完成这支舞蹈,就已经是最好的收获。
火车开动时,宋知暖挥着手里的沙锤喊:“比赛加油!我们一定可以的!”我趴在车窗边点头,看着她的身影渐渐变小,脖子上的沙锤吊坠和舞鞋吊坠贴着皮肤,口袋里的艾草香囊散发着淡香,手里的“灵感集”和站位图还带着温度。回到家后,我把站位图贴在书桌前,对着镜子又跳了一遍完整舞蹈,抛沙锤的瞬间,我抬头看向窗外的星星,突然觉得它们比往常更亮——像是在为我们祝福,也像是在期待着我们站在全国赛舞台上的那一刻。
睡前,我翻开“灵感集”,在最后一页写下:“和知暖完成赛前最后磨合,动作、站位都已确定。期待全国赛,期待在聚光灯下,和她一起跳出属于我们的故事。”写完后,我把艾草香囊放在枕头边,握着沙锤闭上眼,脑海里浮现出我们站在全国赛舞台上的样子——聚光灯下,音乐响起,我们的舞蹈里,有雨幕的温柔,有星光的璀璨,还有我们从未放弃的约定。
希望大家喜欢我写的这本小说,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,你们也可以提出来在评论区。我都会按照你们的意见去改。这是我第1次写小说,有什么写的不好的地方你们也可以提出来,用读者看到我这个做人的诚意,所以有什么不好的地方。你们都可以说出来,在评论区我都会改 谢谢大家的喜欢。如果大家真的喜欢我这本小说的话。请在评论区留言,我会看的,看到你们的留言我也会开心的。有什么写的不好的地方,大家多多包涵,提出意见就好
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