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设置

  • 系统
  • 宋体
  • 楷体
A- 16 A+

劫火焚身道心明

书名:万劫证仙途 作者:与晋长安 本章字数:1601 广告模式免费看,请下载APP

新宇宙的“白话星”上,人们说话直白,却在口语里藏着理念的根。遇到困难,他们不说“我不行”,说“再撑撑,像韧草似的”;分东西时,不说“给你”,说“匀匀,大家都有份”;看到别人帮忙,不说“谢谢”,说“搭把手的事,应该的”。这些话听着平常,细究起来,都带着苏寒理念的影子——“韧草”对应韧性,“匀匀”对应共生,“搭把手”对应共渡。

白话星的语言学家发现,这些口语的源头,可追溯到古老的“劫语”——当年万劫阁的修士与凡人交流时,为了让普通人听懂,把“劫力转化”说成“慢慢来”,把“万劫同修”说成“搭把手”。千万年过去,“劫语”融入了日常,成了不用解释的默契。

有个外地商人初来白话星,听到农户说“这地得匀着种,你种谷子,我种豆子,涝了有豆子,旱了有谷子”,忽然明白:所谓“共生”,哪需要什么高深道理?不过是庄稼人“不想饿肚子”的实在想法,却恰恰说透了理念的本质——你好,我才好。

新宇宙的“偶遇星”上,最动人的韧性,藏在“没准备”的瞬间。暴雨突降时,卖伞的小贩会把伞塞给没带伞的路人,自己淋着雨收摊;货车陷进泥里,路过的司机不用招呼,会主动停车帮忙推车,推完挥挥手就走;孩子迷路了,陌生人会牵着他挨家问,直到找到家人——这些事没人提前计划,却像条件反射,就像苏寒当年在南荒,没想着“要做好事”,却本能地挡在了药农身前。

偶遇星的居民说:“哪有那么多‘应该’?不过是看到了,就伸手呗。”就像暴雨里的伞,你淋湿了,我心里也不好受;泥里的车,你陷着,我路过能帮就帮;迷路的孩子,你哭着,我牵着你走总比让你一个人强。这些“不刻意”的瞬间,比任何“刻意为善”都更贴近理念的本真——它不是道德绑架,是“不忍心”的自然流露。

在偶遇星的广场上,有座“无名碑”,上面没刻字,只刻着无数小手印、大脚印、车轮印——都是那些“意外互助”留下的痕迹。居民说:“碑上不用写字,走过的人都懂:这就是我们该活的样子。”

新宇宙的“静物星”上,植物与器物的互动,藏着最沉默的韧性。“守户藤”会顺着门框生长,既不挤裂门板,又能为屋子挡雨;“承露碗”(一种陶碗)的弧度,总能接住清晨的露水,顺着碗沿流进旁边的花盆——这些互动没有“意识”,却像达成了默契,就像万劫阁的药圃,锄头与土壤、雨水与药草,不用人管,也能长出好收成。

静物星的园艺师说:“你对它们好,它们就对你好。藤不挤门,是知道门能护着它;碗浇花,是知道花能让它不孤单。”这话听着像拟人,却暗合理念的逻辑:生命与非生命,本就是互相托举的关系,你包容我,我滋养你,哪有什么“高低”之分?

在静物星的植物园里,有株“伴生树”,树干里嵌着半块旧铁(当年修路时留下的),铁没锈烂,树也没枯萎,反而铁的边缘长出了新的年轮,树的纹路也顺着铁的形状弯曲——像在说:“不同的东西,也能凑成舒服的样子。”

当所有“大故事”讲完,才发现理念的最小单位,是“瞬间”——是白话星农户“匀着种”的决定,是偶遇星小贩递伞的动作,是静物星藤与门的互动,是你此刻读到这里,心里闪过的“嗯,该这样”。

这些瞬间太小,小到不值一提;却又太大,大到能撑起亿万年的理念传承。就像苏寒在南荒的那个瞬间:他弯腰扶起药农,没想着“要改变世界”,却在那个动作里,埋下了“万劫同修”的种子。

宇宙学家在《终末纪要》里写下:“理念从不是‘宏大叙事’,是无数‘最小瞬间’的叠加。就像砖缝里的草,每片新叶都很小,却能顶开整块砖——不是因为哪片叶子特别强,是因为一片接一片,从没停过。”

当所有文字走到尽头,最后想说的,不过是:

苏寒的理念,从来不在“苏寒”那里,而在你我这里。

是你分出去的那口饭,是我扶人的那只手,是他等同伴的那一秒;是白话星的“匀匀”,是偶遇星的“搭把手”,是静物星藤与门的“不挤不闹”。

所谓“万劫证仙途”,哪有什么“仙途”?

不过是无数个“你我”,在各自的“劫”里,把“难”走成“暖”,把“孤”走成“伴”,把“瞬间”走成“永远”。

而这,就是最好的延续。

您看的是关于东方玄幻的小说,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东方玄幻等元素内容。

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推荐票
1 2 3 4 5 全部

1张推荐票

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咕咕币
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
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
找回密码
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