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设置

  • 系统
  • 宋体
  • 楷体
A- 16 A+

苦海行舟向蓬莱

书名:万劫证仙途 作者:与晋长安 本章字数:1571 广告模式免费看,请下载APP

新宇宙的“集星”上,市集是理念最热闹的舞台。卖菜的王婶总把最新鲜的菜留给晚来的老人,说“他们腿脚慢,得给留口好的”;修鞋的老李不忙时,会帮旁边卖糖画的张叔看摊,张叔则常把剩下的糖画塞给老李的孙子;逢年过节,市集上有个“互助摊”,谁带多了年货就往这儿放,谁缺了就自己拿——这些琐碎的互动,把“买卖”变成了“搭伙过日子”,把“陌生”变成了“街坊”。

集星的老商贩们说:“市集哪是只做生意的?是大家凑一起‘抗小劫’的地方。”天凉了,王婶给老李递杯热茶;天热了,张叔给王婶的菜洒水降温;下雨了,大家一起把摊子往屋檐下挪,谁的菜怕淋,就先护着谁的——这些举动里,藏着最朴素的“劫力共享”:你帮我挡挡雨,我分你块糖,日子再琐碎,也透着暖。

有个新来的商贩,起初总想着“多赚点”,不肯让价,也不肯帮人。后来遇着“风劫”,摊子被吹翻了,是王婶、老李、张叔一起帮他捡菜、扶架子,还把自己的篷布分了块给他。那天收摊后,他主动把最好的水果分给大家,说:“原来做生意,不止是赚钱,是大家一起把日子过顺了。”——理念从不用“说教”,一场风,一次搭手,就住进了心里。

新宇宙的“峭壁星”上,最动人的是岩缝里的“共生花”——它们单株长在岩缝里活不了,必须几株挤在一起:有的根扎得深,负责吸水;有的茎秆壮,负责挡风;有的开花早,负责吸引传粉的虫儿。哪怕岩缝再窄,土再少,它们也能互相挤着、托着,开出一片细碎的花,像极了万劫阁那些“资质平平”的修士,没人是“天纵奇才”,却靠“互相托举”,在劫中活成了风景。

峭壁星的 botanist(植物学家)说:“这些花哪懂‘共生’?可它们知道‘离了同伴活不成’。就像苏寒先生当年,离了南荒的药农、万劫阁的修士,一个人也扛不过那么多劫。”共生花开花时,总会把最向阳的位置让给最弱小的那株,自己往阴影里挪挪,就像修士们在分药草时,总把最珍贵的留给伤重的同伴——绝境里的“让”,比顺境中的“给”更动人。

有次峭壁星发生“落石劫”,一块巨石砸中了一片共生花,大家都以为它们活不成了。可半年后再去看,被砸断的花茎旁,新的嫩芽正从同伴的根须间钻出来,依旧挤在一起,努力往有光的地方长。植物学家拍下这张照片,配文:“劫能砸断茎,砸不断‘一起长’的念想。”

新宇宙的“陶罐星”上,家家户户都有几只“传家罐”——不是什么宝贝,是祖辈传下来的粗陶罐,有的缺了口,有的裂了缝,却被小心地补着:缺口用木塞堵上,裂缝用铜丝缠起来,还能用来装米、盛水。老人们说:“罐跟人一样,磕磕碰碰难免,补补还能用,扔了可惜。”

有个叫阿禾的姑娘,她的传家罐是太奶奶传下来的,罐身上有圈歪歪扭扭的铜丝,太奶奶说:“当年遇着‘粮劫’,全村人就靠这罐分过粥,你一勺我一勺,谁也没饿着。”如今阿禾用这罐装晒干的草药,邻里谁头疼脑热,她就抓一把给人,说:“太奶奶说的‘分粥’,不就是现在的‘分草药’?罐没变,理也没变。”

陶罐星的“老物件铺”里,最受欢迎的不是新罐,是那些“补了又补”的传家罐。铺主说:“这些罐会说话,它们说‘我盛过粥,盛过药,盛过一家人的日子——你看,我裂过,可我没垮过’。”——就像苏寒留下的那把锄头,磨秃了,有裂痕了,可它垦过的地,种出的粮,养活的人,都在说:“韧性不是‘不碎’,是‘碎了还能拼起来装东西’。”

九十四、理念的“呼吸感”:在一呼一吸间活着

当集星的市集、峭壁星的花、陶罐星的罐,连同所有生命的“日常”汇聚成风,会发现:理念从不是“沉甸甸的道理”,是“呼吸感”——一呼,是“我活着”;一吸,是“也让你活着”。

是王婶给老人留的鲜菜,是共生花给同伴让的阳光,是阿禾分出去的草药,是你此刻读到这里,心里泛起的那点“嗯,该这样”的笃定。

苏寒的“万劫证仙途”,到最后哪有什么“证”?不过是无数生命,在一呼一吸间,把“我”活成了“我们”,把“瞬间”活成了“永恒”。

而这呼吸,还在继续。

您看的是关于东方玄幻的小说,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东方玄幻等元素内容。

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推荐票
1 2 3 4 5 全部

1张推荐票

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咕咕币
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
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
找回密码
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