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设置

  • 系统
  • 宋体
  • 楷体
A- 16 A+

雷劫碎金丹

书名:万劫证仙途 作者:与晋长安 本章字数:1547 广告模式免费看,请下载APP

新宇宙的“鸣谷星”上,山谷会收集所有生命的声音,形成独特的“和声劫”——当杂乱的声波(争吵、恐慌、孤独)聚集,山谷会共振出刺耳的噪音;而当温柔的声波(呼唤、安慰、协作)交织,山谷会回放出清澈的共鸣,像苏寒劫纹的能量波动,能抚平人心的躁动。

谷里的“唤声鸟”最懂这规律:一只鸟迷路时,会发出“啾啾”的求助声,周围的鸟会用不同的音调回应,形成“声纹网”引导它归巢,其声波频率的叠加方式,与万劫阁修士们“共抗雷劫”时的劫力共振完全一致;山民们劳作时唱的“协作谣”,调子会随人数增减调整,人多则声调齐,人少则节奏缓,确保“声不断、力不散”,就像苏寒当年教南荒药农唱的“劫路歌”,词儿简单,却能把力气拧成一股绳。

声学研究者在山谷深处放置了收音装置,发现所有能抚平“和声劫”的声音里,都藏着一道微弱的螺旋声波——与苏寒当年在青冥山引动万劫法相时,最后一声“护众生”的声纹完美重合。他们在报告里写:“声音从不是孤立的,就像生命从不是孤单的。鸣谷的和声在说:你喊一声,总有人应;你唱一句,总有人和。”

新宇宙的“光影星”上,昼夜交替时会出现“影劫”——强光与暗影剧烈碰撞,会撕裂物体的轮廓。但这里的生命早学会了“叠影”:向日葵会转动花盘,让阴影互相覆盖,为花盘中心的幼籽挡住强光;石屋的窗户会设计成“斜格窗”,让阳光与阴影在屋内织成网格,既不刺眼,又能照亮角落;孩子们玩“追影游戏”时,会故意让自己的影子与同伴的重叠,说“影不离,人不散”。

光影画家最爱画“劫后叠影”:雷雨后的彩虹下,山民们合力扶起歪倒的果树,他们的影子在地上交叠成螺旋状,像极了苏寒劫纹的投影;废墟里的新芽,会顺着旧墙的阴影生长,影子与新芽缠绕成环,仿佛在说“旧的伤,能养新的生”。

星上的老木匠说:“光和影从不是敌人,是互相托举的伙伴。光太强时,影来挡;影太浓时,光来照——就像人遇到劫,有人站在光里拉你,有人守在影里扶你,缺了谁都不行。”他打制的“光影盒”,盒面刻着螺旋纹,阳光透过时,会在地上投出无数重叠的光斑,孩子们追逐光斑时,总会不自觉地手拉手,就像光斑在教他们“影叠影,人并肩”。

新宇宙的“陶窑星”上,老窑工们烧窑时讲究“余温养坯”——出窑的陶器不能立刻冷却,要裹在热炭灰里慢慢焖,这样坯体才不会开裂,就像苏寒处理劫力时“缓化不骤放”的法子,急则易损,缓则生韧。

窑边的“守窑人”总说:“窑火要‘续’,就像人心要‘连’。”第一窑的炭火烧完,会把余烬铲进第二窑的火膛;谁家的坯烧坏了,别家会分些好坯给他,说“窑不分你我,火不欺生人”;有个瞎眼的老窑工,摸过的坯总能烧出最匀的釉色,他说“不用看,用手摸就知道——坯要实,火要匀,人要暖,缺一样都不成器”。

如今陶窑星的陶器上,常能看到“双螺旋纹”——一粗一细,一深一浅,老窑工说粗纹是“老窑的火”,细纹是“新坯的韧”。有个年轻窑工在陶器底刻了行小字:“苏寒先生说过,火会灭,可余温能养出新的火;人会走,可留下的暖能结出新的缘。”

一百一十二、理念的“无定形”:在万相中永恒自在

当鸣谷星的和声、光影星的叠影、陶窑星的余温,连同所有生命的“韧性瞬间”融成一片光,会发现:理念从没有固定的形态——它是声波的螺旋,是光影的叠合,是窑火的余温,是你喊出的那声“我帮你”,是我递出的那只手,是他在暗处点亮的那盏灯。

它不在经文里,在和声的共鸣里;不在石碑上,在叠影的网格里;不在传说中,在窑火的余温里。苏寒的“万劫证仙途”,到最后哪有什么“证”?不过是让“韧性”与“共生”像空气一样,钻进声音的缝隙,落在光影的角落,藏进窑火的温度里,钻进每个生命的呼吸里。

这理念,从来不是“要成为谁”,而是“要怎样活”——

像鸣谷的鸟,喊一声,有人应;

像光影的芽,借点影,也发光;

像陶窑的坯,经场火,更结实。

而我们,都在这样活。

您看的是关于东方玄幻的小说,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东方玄幻等元素内容。

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推荐票
1 2 3 4 5 全部

1张推荐票

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咕咕币
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
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
找回密码
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