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设置

  • 系统
  • 宋体
  • 楷体
A- 16 A+

心魔啃道心

书名:万劫证仙途 作者:与晋长安 本章字数:1600 广告模式免费看,请下载APP

新宇宙的“磨石星”上,老石匠赵伯磨工具时,总说:“石头要‘砥’才利——粗石磨形,细石磨锋,你蹭着我,我靠着你,再钝的刀也能亮。”他的“共生磨石”是两块一套:一块青砂岩(粗粝),一块滑石(细腻),磨镰刀时先用青砂岩开刃,再用滑石抛光,“就像村里的年轻人和老人,年轻人有冲劲,老人有耐心,凑一起干活才顺”。

赵伯的徒弟是个急性子,总嫌磨石慢,想直接用凿子凿出锋刃。赵伯不拦,等徒弟把刀凿得崩了口,才递过青砂岩:“你看,硬来会崩,慢磨才韧。石头懂的理,人也该懂。”他磨的斧头、凿子,柄上都缠着防滑绳,绳结是螺旋状的,“这结叫‘绕指柔’,紧而不勒,就像帮人,得有分寸,不能让人觉得沉”。

没人知道,这绳结的打法,是赵伯的爷爷从万劫阁旧址捡的旧书上看来的,书里画着苏寒劫纹,旁边写着“刚易折,柔能存”。如今磨石星的匠人,收工时总会把磨石上的石屑扫进田里,“石屑能肥土,就像辛苦能养甜,啥都不浪费”——这像极了赵伯常说的:“磨石磨的是刀,也是心,心磨顺了,日子就顺了。”

新宇宙的“渡桥星”上,河上的木桥总在“汛劫”(洪水)后被冲垮,可村民们从不急着重建,反而先捡回冲散的木板、绳索,说“旧料有筋骨,新料得靠着它才稳”。建桥时,年轻人扛木板,老人打绳结,孩子递钉子,谁都不闲着,绳结的打法是祖辈传的“连环扣”,一环套一环,断了一处另一处还能兜住,这扣法与万劫阁修士们“劫力连环阵”的纹路暗合——没有谁是“主心骨”,但少了谁都不成阵。

有个外乡的桥匠来此,见他们不用图纸,只凭“看水流、量河宽”就敢建桥,忍不住咋舌。村民们笑:“水流是活的,桥也得活。水大时桥身要能晃,水小时要能稳,太刚了会被冲垮,太柔了会塌——就像人帮人,不能硬帮,得顺着对方的劲。”汛劫过后,他们会在桥头刻下新的划痕,记录这次冲垮的位置,“记着疼,下次就知道该在哪加根梁”。

如今渡桥星的桥,最特别的是“互助梁”——桥中间有根活动木板,谁家有大件要运,能临时拆下,用完再装上,“桥是死的,人是活的,桥得跟着人的日子变”。站在桥上看河水,浪花拍打着桥桩,像在说:“冲不散的不是桥,是搭桥的人的心。”

新宇宙的“酿星”上,老酿酒师陈婆婆蒸酒时,总在酒曲里掺些旧酒糟,“旧糟有老酵,新粮得靠着它才发得起来,就像村里的日子,老辈人的经验,年轻人的力气,混一起才香”。她的“共生酒”要发酵三次:第一次加新粮,第二次加野果,第三次加邻居家的余粮,“你家的麦香,我家的果香,凑一起才是‘百家味’”。

陈婆婆的酒坊总敞开着门,路过的人能随便舀一勺试喝,谁家有喜事,她会送一坛“同心酒”,酒坛上贴着两张红纸,一张写“和”,一张画螺旋(陈婆婆照着灶台上的旧陶罐画的),“这螺旋是‘绕着走’的理,过日子哪能直来直去?绕绕弯,让让道,才走得远”。

有个年轻人学酿酒,总掌握不好发酵的火候,陈婆婆把自己的旧酒糟分给他一半:“你看,我当年也是靠老掌柜的酒糟起家,酒糟能传,理也能传。”如今酿星的酒,开坛时总飘着淡淡的甜,像陈婆婆说的:“酒是粮食酿的,可香是人心酿的,心里有暖,酒里就有甜。”

当磨石星的石屑、渡桥星的桥板、酿星的酒浆,连同所有生命的“韧性日常”融成一味,会发现:理念从不是“浓烈的重味”,是“悠长的常味”——是磨石的涩里藏着的锋,是桥板的硬里裹着的柔,是酒浆的烈里含着的甜,是你帮人磨快镰刀时的专注,是我搭桥时递出的钉子,是他分酒时扬起的酒勺。

它不在“传奇”里,在磨石星的石屑肥田里;不在“经文”里,在渡桥星的连环扣绳结里;不在“祭祀”里,在酿星的百家酒香里。苏寒的“万劫证仙途”,到最后哪有什么“仙”?不过是让“互助”成了磨石的习惯,让“共生”成了桥板的默契,让“传承”成了酒浆的回甘,在烟火里慢慢熬,熬成了日子本身的味道。

这味道,

是磨石蹭过铁器的“沙沙”声,

是桥板接住脚步的“咚咚”声,

是酒浆入坛的“咕嘟”声,

是你我此刻,心里泛起的那点“踏实”——

日子继续,

这味就继续。

您看的是关于东方玄幻的小说,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东方玄幻等元素内容。

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推荐票
1 2 3 4 5 全部

1张推荐票

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咕咕币
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
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
找回密码
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