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战深吸一口气,仿佛下定了极大的决心,拿起手机拨通了方姐的电话。
“方姐,”他的声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,但语气却异常坚定,“《烬途》这个本子,我接了。”
电话那头的方姐显然松了一口气,随即又是抑制不住的兴奋:“太好了!赞赞!我就知道你会抓住机会的!我马上回复那边!你等着,姐一定帮你把合同谈到最好!”
挂了电话,巨大的、不真实的狂喜如同潮水般退去,留下的是逐渐清晰起来的、密密麻麻的忐忑和……胡思乱想。
他答应了。 他要和李安导演合作了。 他要去演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角色了。 以及——他要和王一博演对手戏了。
最后一个念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瞬间激起千层浪。
与王一博对戏……
这几个字在他脑海里反复盘旋,带来一阵阵心悸般的紧张。
他们该如何相处?
在片场: 他们会是默契的专业搭档,还是依旧保持那种客气到近乎冰冷的距离?王一博那样级别的演员,会不会根本懒得搭理他这个小透明?对戏的时候,如果他接不住戏怎么办?会不会被看不起?导演要求的那种深刻羁绊,他们俩之间这种尴尬的关系,真的能演出来吗?
在戏外: 要不要主动打招呼?该怎么称呼他?王老师?一博老师?还是……直接叫名字?会不会太冒犯?如果碰面了,除了剧本还能聊什么?难道要一直保持沉默?其他工作人员会怎么看他们?会不会觉得他们关系很差?
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根细小的针,扎得他坐立难安。
他甚至开始想象一些更具体的、让人脚趾抠地的场景:
· 王一博用那种冷淡的眼神看着他,公事公办地对台词,一个字都不多说。
· 休息时,他想过去请教一下,对方却只是淡淡一句“找导演”或者“自己体会”。
· 因为表演达不到要求而被导演喊停时,王一博在一旁沉默地看着,那种无声的压力……
· 剧组聚餐,两人坐在一桌却相顾无言,气氛冻结到让旁边的人都尴尬。
想到这些,肖战几乎要打退堂鼓了。
他和王一博,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。之前那点微不足道的交集,也几乎全是负面和尴尬。现在却要强行绑在一起,演绎世界上最深刻的连接之一?这听起来就像一个荒谬的笑话。
可是……《烬途》的剧本又那么吸引他,“述”那个角色仿佛在他心里生了根,呼唤着他去演绎。
而且,这可能是他演员生涯中唯一一次能接触到如此顶级资源的机会了。
退缩吗?因为可能存在的尴尬和困难,就放弃一个梦寐以求的角色和与顶尖团队合作的机会?
不。
肖战猛地摇了摇头,试图甩开那些纷乱的思绪。
他不能这样。他是演员,演戏才是最重要的。无论对手是谁,无论私下关系如何,到了镜头前,他就必须是“述”,就必须相信对方是“默”。
至于戏外……那就保持最基本的礼貌和职业素养吧。少说话,多观察,全力做好自己的事。王一博那样的大忙人,估计也没多少闲工夫在意他这个小角色。
只要他专业、认真、不惹麻烦,应该……也能相安无事地完成拍摄吧?
肖战这样告诉自己,试图给自己建立一点信心。
但心底深处,那份对于未知相处的担忧和一丝难以言喻的、或许连自己都没察觉到的隐秘期待,依旧交织着,盘旋不去。
与王一博对戏的每一天,恐怕都会是一场对他专业能力和内心定力的双重考验。
最后,确切的消息通过方姐传来,带着一锤定音的重量:“确定了,赞赞!《烬途》的男主,就是王一博!合同已经签了!我们这边也快马加鞭,务必这两天就把合约细节全部敲定!”
悬在空中的那只靴子终于落地。尽管早有心理准备,肖战的心还是随着这个消息重重一跳,随即被一种巨大的、近乎眩晕的不真实感包裹。
真的是他。
然而,更让他咂舌的是剧组接下来的进度。在男主确定之后,整个项目的推进速度简直像按了快进键。合同流程以惊人的效率走完,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落实,甚至连第一次剧本围读的时间都火速定了下来——就在两个星期后!
这速度快得……简直像是在抢时间。
一个念头不由自主地冒了出来:剧组这么迫切,难道是怕王一博反悔?
以王一博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行程密度,能挤出时间接拍李导这部明显更偏向冲奖、商业属性不强的文艺片,本身就已经让很多人意外了。或许剧组也担心夜长梦多,生怕这位顶流中途有什么变数,所以一旦确定,便以最高效率运转起来,恨不得立刻把他“绑”进组里。
肖战不由得苦笑一下。自己这个男二号,倒像是沾了光,被这辆高速列车顺便捎上了。
两个星期。
距离第一次剧本围读,距离再次见到王一博,只有两个星期了。
时间突然变得紧迫起来。
之前那些关于“如何相处”的胡思乱想和焦虑,瞬间被更实际的紧迫感取代。他没有时间再内耗和忐忑了。
他必须在这短短两周内,尽可能地将自己变成“述”。
他重新一头扎进《烬途》的剧本里,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投入和疯狂。他不再仅仅满足于理解台词和情节,而是开始近乎偏执地挖掘“述”这个角色的每一个细微之处。
他查找大量关于考古学、文献修复、战后心理创伤的资料,试图理解“述”执着于收集碎片、拼凑记忆背后的心理动机和精神世界。他甚至开始模仿“述”可能有的小动作和眼神——那种长期孤独研究带来的微微驼背,那种看向残破物品时既悲伤又珍视的、极度专注的目光。
他对着镜子练习,将剧本里大段大段的、属于“述”的充满哲学思辨的独白反复吟诵,寻找那种既充满智慧又带着脆弱和绝望的语感。
他几乎足不出户,完全沉浸在“述”的世界里。方姐偶尔打电话来关心进度,都被他三言两语打发,全身心都扑在了为这个角色做准备上。
只有全身心投入专业领域,才能暂时压下那些关于另一个人的、纷乱复杂的心绪。
高强度准备的间隙,偶尔停下来时,那个名字还是会不受控制地跳入脑海。
两个星期后,就要见面了。
在剧本围读会上,他会是什么样子?还会是记忆中那样冷淡疏离吗?他会怎么看待自己这个“空降”的搭档?
这些问题依旧没有答案。
但肖战告诉自己,无论如何,他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。这不仅是为了自己,也是为了不辜负这个来之不易的角色,不辜负李导团队的选择(无论原因为何),甚至……不辜负与他对戏的那个人。
两周的时间在疯狂的准备中飞逝而过。
出发前往围读会现场的那天,肖战看着镜子里那个眼神因为沉浸角色而带上了一丝“述”的执着和疲惫的自己,深吸一口气。
走吧,去面对这一切。
无论结果如何,他都已经尽力了。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