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十四章:暗流之手:首次遭遇“禁韵”
寒露时节,曲江池畔的垂柳已染金黄。周律正在博士衙门整理杜甫留下的韵书残卷,李文远慌慌张撞开门,面如土色:“郎君!出大事了!‘刺梅先生’刘夜生昨夜被大理寺带走了!”
周律手中竹简“啪”地落地。刘夜生是他下一轮的对手,以犀利讽刺时政的“刺韵”闻名长安。此人虽出身寒微,但韵法辛辣直指时弊,在民间极有声望。
“所犯何罪?”周律急问。
“说是...触犯‘禁韵’!”李文远声音发颤,“今早大理寺贴出告示,称其韵文‘谤讪朝政,蛊惑人心’,永禁参赛!”
周律背脊窜起一股寒意。他快步出门,只见韵台前的告示栏已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。玄色榜文上朱笔森然:
“查韵士刘夜生,惯用邪韵,诽谤圣政。依《大唐禁韵令》,革除功名,永不许公开吟韵。”
底下附着一首刘夜生的《长安米贵谣》:
“米贵如珠玉,柴贱似泥沙。
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
问君何能尔?官仓鼠如猪!”
周律默读这首浅白如话的韵文,手心沁出冷汗。这分明是为民请命的佳作,何来“谤讪”之说?
人群中有老者叹息:“刘先生去年那首《宦官谣》就惹恼了宫里头,如今终究是...”
话未说完,几个戴黑幞头的官差厉声喝止:“妄议朝政者,同罪!”
现场顿时死寂。周律注意到,围观者中混着不少神色警惕的便服男子,腰间鼓囊,似是暗藏兵刃。
回到衙门,他发现案头多了一卷无署名的《禁韵辑要》。翻开一看,触目惊心:凡涉及“贫富”“权贵”“边患”等主题的韵脚皆被列为“违禁”,连杜甫的“朱门酒肉臭”都被标注“慎用”。
午后更惊人的消息传来:刘夜生在狱中“突发急病”身亡!同时大理寺颁布新规,要求所有参赛韵文需提前送审,“违禁者以谋逆论”。
“这分明是杀鸡儆猴!”周律愤然拍案。
李文远吓得掩他口:“郎君慎言!如今满城都是耳目...”
果然,未时三刻,孔颖达的亲信郑玄不请自来。他皮笑肉不笑地拱手:“周博士,祭酒大人让下官送来今年韵比的新规。”递上的文书竟是一份《韵法避讳册》,列着数百条禁忌。
“这是何意?”周律冷脸相对。
郑玄慢条斯理地展开一卷帛书:“博士可知二十年前‘韵狱’?当时有韵士作《蝗灾谣》,暗讽宰相,结果...”他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,“如今刘夜生重蹈覆辙,实在可叹啊。”
这话威胁意味明显。周律强压怒火:“韵法贵在真,若只歌功颂德,与俳优何异?”
“博士此言差矣。”郑玄忽然压低声音,“太子殿下近日心烦,最厌‘不平之鸣’。博士下轮不战而胜,倒是省心。”他意味深长地眨眼,“只要博士的韵文...合乎规矩。”
人走后,周律独自在院中徘徊。暮色渐浓时,他鬼使神差走到西市刘夜生常卖唱的茶楼。只见往日热闹的街角空无一人,只剩墙上新刷的白灰,盖住了什么字迹。
卖胡饼的老汉悄声道:“郎君找刘先生?昨夜官差来铲了他题在墙上的韵文,连地砖都撬走了...”说着慌忙收摊,“莫问了,要惹祸的!”
周律怔在原地。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,韵脚的力量可以如此可怕——不仅能动人心,更能夺人性命。
是夜,他辗转难眠。子时忽闻窗棂轻响,开门见地上有枚带血的梅花簪——这是刘夜生标志性的头饰!簪下压着半张残破纸页,是《蝗灾谣》的残篇:
“蝗虫飞来遮满天,官仓紧闭说丰年...
饥民叩门声泣血,县官醉卧歌舞筵...”
纸背有新鲜墨迹:“禁韵不禁民苦,望君慎之。”字迹潦草,似在极度恐慌中写下。
周律汗毛倒竖。这分明是刘夜生死前传来的警告!
次日他冒险拜访几位民间韵人,发现更可怕的现象:所有讽刺时政的韵士非死即囚,连传承百年的《针砭韵谱》都遭焚毁。而取代这些的是翰林韵府新编的《圣德韵集》,通篇歌功颂德。
更诡异的是,当他回到衙门时,发现书架上多了一册精装《韵法正源》。翻开一看,竟是官方篡改版的杜甫诗选——《兵车行》中“千村万落生荆杞”被改为“千村万落沐皇恩”;《石壕吏》中“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”整段删除!
“他们连子美先生的诗都敢改!”周律气得浑身发抖。
李文远哭丧着脸:“今早礼部来人,说要重编《韵律正典》,凡‘不合时宜’的韵脚都要剔除...”
暴政的阴影,正以韵法为切口,悄然吞噬着整个长安。
三日后,本该是周律与刘夜生对决的日子。韵台装饰得格外华丽,太子亲自监赛。但台上只周律一人,对面席位空悬,摆着刘夜生生前的酒壶和梅花簪——似是祭奠,实为威慑。
司仪高声宣布:“刺韵罪人刘夜生已伏法,周律不战而胜!”
台下死寂,观众敢怒不敢言。
太子忽然开口:“周博士,今日既无对手,何不即兴赋韵,以贺盛世?”
这话看似随意,实则刀锋暗藏。若周律歌功颂德,便是屈服;若沉默或批评,便是第二个刘夜生。
全场目光聚焦周律。他深吸一口气,想起那夜带血的梅花簪,想起杜甫被篡改的诗句,想起李白“安能摧眉折腰”的呐喊...
他缓步登台,取过刘夜生的酒壶洒地祭奠,而后击节而歌:
“韵法本是民心声,不为权贵唱赞歌。
我今愿作啼血鸟,唤得春风度玉关!”
巧妙化用前日诗句,既避开了敏感词,又明志不移。更绝的是,他在“春风度玉关”处用了刘夜生独创的“连环转韵”,暗含致敬。
太子面色阴沉,但无法挑出错处。玉真公主适时击节叫好:“好个‘春风度玉关’!周博士心系边关将士,实乃仁心!”
风波暂平,但周律知道,自己已上黑名单。
是夜,他秘密祭拜刘夜生。在荒郊野坟前,他焚化那半页《蝗灾谣》,发誓道:“周某必让禁韵之苦,永绝后世!”
归途遇雨,他躲进废寺避雨。在残破的壁画下,意外发现几行刻字:
“韵法通神,亦可通魔。
禁韵非禁言,实禁民心。
七骨聚日,禁咒可破。”
字迹与《乐府韵律秘要》同源!周律心跳如鼓——难道秘要中藏着破解禁韵的方法?
他急展秘要,在雨中借闪电之光细看。果然发现一组之前忽略的符号,旁注:“反禁韵法,需以情韵为引,天地共鸣。”
更让他震惊的是,当雨水打湿书页时,浮现出一幅长安地下暗道图,标注着“禁韵碑”藏处——就在大理寺地牢之下!
周律豁然开朗。所谓禁韵,实则是权贵害怕真理的遮羞布!而破除之法,或许就藏在最危险的地方。
次日,他假意接受翰林韵府的“规整”,暗中开始谋划。当郑玄得意地送来绯袍银鱼时,周律在官服内衬绣下了一行小字:
“禁韵不禁心,真理终昭然。”
夜幕降临时,他望着大理寺方向,轻声吟诵刘夜生的遗作。怀中的秘要微微发烫,仿佛在回应他的决心。
而他不知道,暗处有双眼睛正盯着他的一举一动。一张更大的网,正在缓缓收紧...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 
                    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