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设置

  • 系统
  • 宋体
  • 楷体
A- 16 A+

第四十九章:半决赛:正统对异端

书名:盛唐节奏大师 作者:燕子飞飞 本章字数:4423 广告模式免费看,请下载APP

第49章:半决赛:正统对异端的审判

高台之上,周律静立不语。风穿过广阔的广场,卷起他素白的衣角,宛若一片孤云悬于九天之间。今日的半决赛,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肃杀的凝重。

“翰林韵府”的代表尚未登场,但场下已然聚集了大批支持他们的文人学士。这些人衣着华贵,言谈间自有一股居高临下的气度,与周律这边稀稀落落的平民支持者形成鲜明对比。

“周公子今日怕是难了。”观众席中,一个布衣老者低声叹息。

他身旁的年轻人不解:“周公子此前连战连捷,那一首《青玉案》更是传遍京城,为何今日反倒难了?”

老者摇头:“文道之争,从来不只是文字功夫。你看那边,翰林院的几位大儒都到场了,还有礼部的官员,这场半决赛,早已超越了一般比试的范畴。”

年轻人顺着老者目光看去,果然见到贵宾席上几位身着官服的老者正襟危坐,神色肃穆,不由倒吸一口凉气。

此时,鼓声三通,一名年约四十、面容清癯的男子缓步登台。他身着深青色翰林官服,头戴乌纱,步履沉稳,目光如电,正是“翰林韵府”的代表——翰林院侍讲学士杜文渊。

杜文渊登台后并未立即看向周律,而是先向贵宾席上的诸位大儒行礼,继而面向全场微微拱手,尽显庙堂气度。

“周公子,久仰。”杜文渊转身看向周律,语气礼貌却透着疏离。

周律简单还礼:“杜学士。”

裁判宣布比试开始后,杜文渊并未急于出手,而是缓缓道:“今日之比试,杜某以为不应局限于诗词技巧的较量。文以载道,诗以言志,当以道统为正。不知周公子以为然否?”

周律心知这是对方设下的第一个陷阱,淡然一笑:“文以载道不假,然道非一家之道,天地之大,岂止一条路径可通天道?”

杜文渊目光一凛:“道有正邪,路有是非。若人人皆自以为可另辟蹊径,则纲常紊乱,价值崩坏,天下大乱不远矣。”

话音未落,台下已响起一片附和之声。杜文渊这番话,已然将这场文比提升到了道统之争的高度。

“既然如此,便请杜学士先展示所谓‘正道’。”周律不动声色。

杜文渊微微颔首,迈步向前。他每一步踏出,脚下便生出一圈金光,步步生莲,异象纷呈。当他走到高台中央时,整个场地已被一股磅礴正气所笼罩。

“杜某今日以‘天下’为题,作《太平赋》一篇。”

杜文渊言毕,抬手挥毫。但见金色文字悬浮空中,熠熠生辉:

“夫天下者,非一人之天下,乃天下之天下也。故圣人出,制礼作乐,立君臣之道,明人伦之本...”

文章从一开始便气势恢宏,从三皇五帝讲到周礼汉法,从天地君亲师讲到士农工商,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秩序。文字工整华丽,引经据典,每一句都有来历,每一字都有出处。

更为惊人的的是,随着文章展开,空中浮现出种种异象:先王制礼、圣人授课、君臣相得、百姓安乐,一派太平盛世景象。

台下观众大多屏息凝神,被这篇文章的气势所震慑。即便是最挑剔的大儒,也不住点头称赞。

“果然是庙堂之音,堂堂正正。”贵宾席上,翰林院掌院学士抚须赞叹。

杜文渊的文章不仅文采斐然,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完美的世界观,在这个世界里,每个人各安其位,各守其责,秩序井然,和谐美满。

当最后一个字落定,整篇文章化作一道金光,直冲云霄,继而如伞盖般展开,笼罩整个广场。观众中不少平民甚至不由自主地跪拜下来,仿佛见到了太平盛世的降临。

杜文渊收笔,面向周律:“此文可能入周公子法眼?”

周律凝视空中的金色文字,久久不语。这篇文章的确无可挑剔,但其中隐含的等级观念和僵化秩序,却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。

“杜学士文章锦绣,只是...”周律顿了顿,“未免太过完美。”

“完美难道也是过错?”杜文渊挑眉。

“天地有阴晴圆缺,四季有寒来暑往,完美本身,便是一种不完美。”周律缓缓道,“况且,这天下秩序,似乎少了些什么。”

“少了什么?”

“少了人。”周律目光清明,“少了每一个活生生的人,他们的喜怒哀乐,他们的挣扎与希望,他们的不完美。”

杜文渊冷笑:“周公子的意思是,杜某的文章只见秩序,不见人性?”

“秩序本为人设,若秩序成了束缚人性的枷锁,便是本末倒置。”周律平静回应。

台下哗然。周律这番话,在那些正统文人听来,无异于离经叛道。

杜文渊面色沉了下来:“既如此,便请周公子展示你所谓的‘人性’之文吧。”

周律深吸一口气,走到台前。与杜文渊引发的天地异象不同,周律站定后,场中忽然安静下来,连风都似乎停止了流动。

他提起笔,却迟迟没有落下。

“周公子何故犹豫?”杜文渊问道。

“我在想,用怎样的文字,才能表达真实的人间。”周律轻声道。

终于,他落笔了。没有金光灿烂,没有异象频出,只有朴素的墨色文字悬浮空中:

“秋风起,禾黍香,老农拭汗望夕阳...”

开场平淡无奇,甚至让一些期待精彩对决的观众感到失望。但这正是周律的风格——从平凡中见真章。

随着文字展开,一幅农家秋收图景呈现在众人面前:老农满是老茧的手,孩童在田埂上奔跑,妇人送饭到地头,一家人虽然劳累却充满希望的对话...

没有华丽的辞藻,没有深奥的用典,只有朴实无华的生活场景。但奇怪的是,就是这样朴素的文字,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秋收的田野,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劳作的艰辛。

“装神弄鬼!”台下有文人嗤笑,“这种粗鄙之语,也配登上大雅之堂?”

但他的嘲笑很快就被周围人的目光制止了。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,周律的文字中有一种奇异的力量,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。

当写到老农望着丰收的庄稼,想起早逝的儿子,眼中含泪却笑着对孙子说“你爹要是能看到该多好”时,台下已经传来了啜泣声。

杜文渊的脸色变了。他敏锐地察觉到,周律这篇文章的力量,不在于辞藻技巧,而在于那种直击人心的真实感。这种力量,比任何华丽的修辞都更加可怕。

周律的文章继续展开,从农家写到市井,从少年写到老朽,呈现的是一个个平凡而真实的人生片段。没有杜文渊文章中的宏大叙事,只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。

最后,周律写道:“...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”

当最后一个字落定,空中浮现的不是金光灿烂的太平盛世,而是一片朦胧的烟火气,仿佛千家万户的炊烟,普通却温暖。

一时间,全场寂静。

然后,掌声从平民区响起,逐渐蔓延到全场。这不是对精妙文章的礼节性赞赏,而是发自内心的共鸣。

杜文渊面色阴沉,他大步上前:“周公子此文,果然‘感人至深’。”

他特意加重了“感人至深”四个字,语气中的讽刺显而易见。

“然而,”杜文渊声音陡然提高,“杜某要问,此文欲传达何种道理?欲引导读者走向何种境界?”

周律平静回答:“无他,只愿读者能看见真实的人间,理解平凡人生的价值。”

“好一个‘真实的人间’!”杜文渊突然厉声道,“那么杜某便要替天下读书人问一句:此文中的老农,可曾纳税完粮?文中的商贩,可曾诚信经营?文中的妇人,可曾恪守妇道?”

一连串的问题,让场上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。

周律皱眉:“杜学士何意?”

“我意思是,周公子只展示所谓‘真实’,却回避了其中的是非对错。”杜文渊转向全场,声音铿锵,“诸君试想,若文章只讲真实,不论是非,那么强盗杀人也是真实,奸夫淫妇也是真实,是否也都值得书写歌颂?”

台下哗然。杜文渊这番话,直指周律文章的核心弱点。

“杜某并非否定人间烟火气。”杜文渊继续道,“但文以载道,诗以言志,文章的价值在于引导人心向善,明辨是非,而非一味迎合俗情俗趣。”

他指着空中尚未散去的烟火气:“周公子文中,老农辛苦劳作固然可敬,但文中也暗藏不少违背礼法之处:那商贩缺斤短两的狡黠,那妇人私下抱怨公婆的不孝,那少年暗慕邻女的不羁...这些细节,周公子皆以‘真实’为名一一呈现,却未曾予以批判,这岂不是在暗示这些行为也无伤大雅?”

周律欲言又止,杜文渊却不给他机会:“更有甚者,周公子此前作品,《青玉案》中男女私情,《水龙吟》中的叛逆不羁,无一不是在挑战礼法底线!今日之文,不过是故技重施!”

贵宾席上,大儒们纷纷点头。杜文渊的批判,正是他们想说的话。

杜文渊越说越激动:“文学不是镜面,单纯反射世间百态。文学应当是筛子,筛去糟粕,留下精华;是明矾,澄澈污水,见得清明!周公子的文章,看似真实感人,实则混淆是非,坏人心术!”

“杜学士此言差矣。”周律终于开口,“文学固然应当引导人心向善,但首先应当让人看见真实。闭目塞听,假装世间只有美好,这种文学才是真正的欺骗。”

“更何况,”周律目光扫过全场,“我文中的人物,虽有缺点,但大多勤劳善良,在艰难中保持希望,这不正是最可贵的人性之光吗?为什么非要批判他们的不完美?”

杜文渊冷笑:“因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!今日理解一个小错,明日宽容一个大过,后天便是纲常沦丧,道德崩溃!周公子,你可知你的‘包容’会带来何等后果?”

两人的争论已超越文学范畴,进入了道德和哲学层面。台上台下,所有人都屏息凝神,感受着这场思想碰撞的火花。

“周公子,你可知何为异端邪音?”杜文渊突然发问,声音冷峻。

周律沉默。他知道,最关键的时刻到了。

“异端非指错误,而是指那些看似有理,实则误导人心的言论!”杜文渊的声音响彻全场,“它们往往包含部分真理,因而更具迷惑性。如同甜蜜的毒药,初尝可口,最终却会致命!”

杜文渊指向周律的文章:“周公子的文章便是如此!它以真实感人开始,以混淆是非告终!它以包容理解开路,以破坏礼法为果!”

“文道之争,关乎天下人心!杜某今日,不得不为天下正道发声!”

说罢,杜文渊突然挥毫,在空中写下一个巨大的“正”字。这字金光灿烂,散发出磅礴气势,向周律的文章压去。

这是文气化实的较量!杜文渊要以自己凝练多年的正道文气,彻底击溃周律的“异端邪音”!

金色“正”字如同山岳般压向周律的文章,周律那朴素的文字在金光照射下开始摇曳不定,仿佛随时可能消散。

台下,支持周律的人们心提到了嗓子眼。他们能感受到,这已不是简单的文学比试,而是两种世界观的对决。

周律面色凝重,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杜文渊的文气不仅强大,更带有一种审判的性质,直指他的创作理念核心。

然而,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周律忽然闭上了眼睛。

他回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创作历程,回想起那些平凡读者真诚的泪水与笑容,回想起文学带给人的温暖与力量。

“真实不是罪过。”周律在心中默念,“人性不是错误。”

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,目光已变得无比清澈坚定。

他提起笔,在空中缓缓写下一个字:

“人”。

没有金光灿烂,没有气势磅礴,只有朴素的墨色。但这个字却稳稳抵住了杜文渊的“正”字,不落下风。

“杜学士的正道,若不能容人,还算是正道吗?”周律的声音平静却有力。

杜文渊面色微变,他没想到周律的文心如此坚定,竟能抵挡住自己的“正道审判”。

两人陷入僵持,文气在空中碰撞,发出轻微的嗡鸣声。全场观众屏息凝神,等待着最终的结果。

就在这关键时刻,贵宾席上突然传来一个苍老而威严的声音:

“够了。”

众人望去,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起身。在场所有人,包括杜文渊在内,都面露敬色。

这位老者,正是当代文坛泰斗,已经多年不问世事的文渊阁大学士,被尊为“文宗”的欧阳明公。

欧阳明公目光扫过台上二人,最后定格在周律身上,缓缓道:

“年轻人,你的文心,从何而来?”

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却让周律心中一震。因为他那与众不同的文心,确实隐藏着一个不能为外人道的秘密...

(第四十九章 完)

您看的是关于快穿系统的小说,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快穿系统等元素内容。

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推荐票
1 2 3 4 5 全部

1张推荐票

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咕咕币
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
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
找回密码
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