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天后,《陈情令》剧组包下了一家高级酒店的会议厅,进行首次全员剧本围读。
这是项目正式启动的标志性环节,也是主演们第一次脱离官方场合,以工作身份进行深度接触。
早上八点不到,酒店外围已经聚集了不少闻讯而来的粉丝和媒体。
长枪短炮严阵以待,粉丝们举着应援手幅,翘首以盼。
当肖战和王一博的保姆车前一后抵达时,现场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声浪,两边的粉丝喊着各自偶像的名字,声音交织,气氛热烈又透着无形的紧张。
肖战率先下车,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针织衫,搭配休闲裤,看起来清爽又温和。
他微笑着向粉丝的方向挥手示意,脚步不停,在保安和助理的簇拥下快步走入酒店。
他的出现引来一阵欢呼,但流程干脆利落。
几分钟后,王一博的车也到了。
他一身黑色运动套装,帽子压得很低,下车后只是朝粉丝的方向微微点头,便双手插兜,大步流星地走进酒店,留下一个酷劲十足的背影。
他的粉丝同样报以热烈的尖叫。
两位主角的登场风格迥异,却都精准地符合了公众对他们的固有印象。
媒体们疯狂按动快门,记录下这“王不见王”般的错身瞬间,脑海里已经构思好了“双顶流先后抵达,零交流气场冰冷”的报道标题。
会议厅内被布置成简洁的围读模式,一张巨大的长条桌,主创、导演、编剧、主要演员依次落座。
气氛严肃而专业。
肖战和王一博的座位被安排在导演两侧,不可避免地相邻。
两人到达后,先是礼貌地与导演、制片人等主创人员握手寒暄,然后才走向自己的座位。
“王老师。”
肖战坐下前,主动向已经坐下的王一博打了个招呼,语气是恰到好处的同事间的客气。
“肖老师。”
王一博抬眼,点了点头,回应同样简洁克制。
这符合协议精神的、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互动后,两人便各自拿出剧本、笔,低头做准备,再无交流。
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公事公办的疏离感,与门外粉丝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其他到场的主要演员,如饰演江澄、温情等的演员,也感受到了这微妙的气场,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。
九点整,围读会正式开始。
导演首先发言,阐述了他对新版《陈情令》的创作理念和核心诉求,强调要“回归人物内心,挖掘情感深度”,希望演员们能打破固有印象,带来新的诠释。
随后,围读按场次顺序进行。
当轮到魏无羡和蓝忘机的戏份时,全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肖战和王一博身上。
起初,两人都还带着明显的个人风格和距离感。
肖战的声线清朗,演绎魏无羡前期飞扬跳脱的部分时,感染力十足,但能听出他在刻意控制,避免过于外放。
而王一博的声音则偏低沉,语速平缓,将蓝忘机初期的冷漠、克制把握得极其精准,甚至比剧本要求的更添了几分寒意。
导演几次喊停,耐心引导:
“肖战,魏无羡此刻的‘闹’,不是单纯的调皮,是对蓝湛这个人产生了浓厚兴趣,是一种试探和靠近,你的眼神里要有好奇和玩味,不仅仅是声音上的活泼。”
“一博,蓝忘机此时的‘烦’,也不是纯粹的厌恶,是某种被打破平静后的无措,他的规矩被挑战了,但他的内心并非毫无波澜,你要让观众感受到冰层下的波动。”
在导演的精准调教下,两人逐渐放下了最初的戒备和表演痕迹,开始真正投入到角色中。
随着围读进行到云深不知处听学、除水祟等经典桥段,魏无羡与蓝忘机互动增多,肖战和王一博之间的气场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。
肖战渐渐放开了,他不再仅仅用声音表演,眼神、微表情、甚至身体语言都带入了魏无羡的特质。
当他念着台词,嬉皮笑脸地凑近“蓝忘机”时,那种浑然天成的生动和感染力,让在场的人都仿佛看到了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。
而王一博,虽然依旧坐姿端正,声音平稳,但细心的人能发现,当“魏无羡”在身边“喋喋不休”时,他握着剧本的手指会微微收紧,唇角偶尔会不受控制地绷紧又极快地放松,那是一种被角色情绪带动而产生的细微生理反应,是演员入戏的征兆。
一场魏无羡被罚抄书,蓝忘机监工的戏份。
肖战念着魏无羡抱怨耍赖的台词,活灵活现。
轮到王一博的台词,只有简单的几个字:“专心。” “聒噪。”
但他的语气,不再是纯粹的冰冷,而是夹杂了一丝不易察觉的、被扰乱了心绪的无奈。
甚至在某一个瞬间,当肖战即兴加了一句剧本上没有的、模仿蓝忘机语气的小抱怨时,王一博的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,快得像是错觉。
下午的围读进入了更沉重的情节,包括血洗莲花坞、魏无羡修鬼道等。
会议厅的气氛也随之凝重起来。
肖战完全沉浸在了魏无羡的痛苦、绝望和挣扎中,他的声音时而哽咽,时而嘶哑,眼眶泛红,那种极具共情力的表演,让在场不少人都为之动容。
当读到乱葬岗围剿,魏无羡与蓝忘机对峙的经典场面时,肖战的情绪爆发力达到了顶点。
而王一博,也终于展现出了蓝忘机冰山下的火山。
他的台词依然不多,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,是压抑了太久的情感宣泄,是痛心、不解与依然无法放下的守护。
那句“魏婴,回来吧。” 被他念得低沉而沙哑,带着一种绝望的恳求,与之前清冷的声线形成了巨大反差。
这一刻,他们不再是肖战和王一博,而是挣扎在命运漩涡中的魏无羡和蓝忘机。
专业的碰撞,角色的共鸣,暂时覆盖了那份由协议带来的尴尬和疏离。导演眼中露出了赞赏的光芒。
围读间隙休息时,两人之间的气氛不再像开始时那样冰冷。
他们各自喝水,低头看剧本,虽然没有主动交谈,但那种因共同完成一场激烈情绪戏而产生的疲惫感和松弛感,是骗不了人的。
肖战甚至很自然地将桌上的纸巾往王一博那边推了推,因为看到对方额角有细密的汗珠。王一博愣了一下,低声说了句“谢谢”,虽然没用,但也没有拒绝。
整个围读会持续了将近八个小时,结束时已是傍晚。
所有人都精疲力尽,但也都带着兴奋和期待。
这次围读的成功,为剧组开了一个好头。
肖战和王一博分别与导演、编剧等人道别。
走到会议厅门口时,肖战停下脚步,等了一下走在后面的王一博。
“王老师,今天辛苦了。”
肖战主动开口,语气带着工作结束后的自然疲惫,也有一丝对对手演员专业能力的认可。
王一博看向他,点了点头,这次的回应不再那么僵硬:
“肖老师也是。”
这依旧是符合协议的、礼貌的互动,但比起早上的刻意疏远,多了几分真实的工作伙伴意味。
他们一前一后走出酒店,再次面对守候的媒体和粉丝时,虽然依旧没有并肩而行,也没有额外的互动,但敏锐的站姐和粉丝已经捕捉到了一些不同。
“战战看起来好累,但是眼神好亮!”
“一博好像也没那么冷,感觉他今天挺投入的。”
“他们俩前后脚出来,虽然没有说话,但感觉气场……好像没那么针锋相对了?”
“是不是围读很顺利啊?期待住了!”
保姆车驶离酒店,汇入车流。
肖战靠在椅背上,闭目养神。
脑海里却不受控制地回放着白天围读的画面,尤其是王一博那句充满力量的“魏婴,回来吧”。
他不得不承认,王一博对蓝忘机的理解,比他预想的要深刻得多。那份专注和投入,是装不出来的。
另一边,王一博戴着耳机,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。
音乐声开得很大,但他似乎有些心不在焉。
肖战在围读时那种全身心的投入,以及休息时递过来的纸巾……这些细节在他脑海里盘旋。
他原本以为肖战只是擅长维持“完美形象”,但今天,他看到了对方作为演员的专业和强大的共情能力。
就在两人各自沉思时,他们的手机几乎同时震动了一下。
是林薇发来的信息,内容依旧一致:
“围读会效果很好,导演很满意。保持这个状态。另外,提醒一下,下周定妆照拍摄,会有双人部分,做好心理准备。”
定妆照拍摄,尤其是双人部分,意味着更近的距离,更多的眼神交流,以及需要被镜头精准捕捉的“化学反应”。
协议之下的专业合作刚刚步入正轨,新的、更直观的考验又接踵而至。
他们能驾驭好吗?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