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市大学的九月,空气里还残留着未散尽的暑意,阳光却已经带上了初秋的温和。
林意然拖着行李箱缓步穿过喧闹的校园广场。梧桐枝叶交错,漏下细碎的光斑。
四周,新生们拎着大包小包,脸上写满了兴奋与紧张。
她慢悠悠地走着,耳机里播放着自己剪辑的新广播剧片段,声音清亮得仿佛有人低声在耳边低语。
“请……请问,你是新生吗?”
一个看起来是学长的男生递过一张红底白字的社团宣传单:“H大广播剧社纳新!”
林意然摘下耳机,接过传单,低头扫了一眼。
她嘴角扬起一丝笑意——就是它了。
早在入学前,她就暗自决定,一定要加入广播剧社。
虽然这个爱好在朋友圈里总被笑称为“二次元宅的终极归宿”,但只有她知道,深夜坐在调音台前,一帧帧剪辑音频、拼凑剧情的过程,有多让人着迷。
广播剧社的展台被挤到了最不起眼的角落。
隔壁街舞社门口全是围观女生的阵仗,手机闪光灯一片,而广播剧社这边只剩下秋风和一只流浪猫在睡觉。
展台后,一个瘦高、戴着鸭舌帽的学长正低头打瞌睡,桌上散落着几张褪色的社团海报。
林意然站在台前,轻轻咳了一声:“请问……报名在哪儿?”
学长猛地清醒,抬头看到是个女生,赶紧从桌下翻出登记表:“报名啊?太好了……你是今年第一个!”
“第一个?”林意然愣了下。
学长尴尬地搓了搓手:“我们社团嘛……就我和前社长撑了大半年。后来他考研跑路了,现在只剩我了。”
林意然失笑,接过笔:“没关系,我就是奔着广播剧来的。”
“你真的懂广播剧?”学长瞪大眼睛,“会后期吗?”
“会一点。”
林意然谦虚地点点头。
实际上,她剪过的剧足够填满一个硬盘。
“太感动了……”学长几乎红了眼眶,“我是副社长郑可宁,我们终于等到救星了!”
办完入社手续,林意然拖着行李箱,走进女生宿舍楼。
女生宿舍楼外墙爬满了藤蔓,窗台上有人晾晒着五颜六色的床单和玩偶。
走廊里人声嘈杂,室友们正热火朝天地铺床,搬运行李。
“你是中文系的吗?”对铺的女孩好奇地问。
“嗯,汉语言文学。”林意然取下耳机,坐到床沿,“刚入了广播剧社。”
“哇,你还玩广播剧啊?好酷!”
“还行吧。”
林意然轻轻一笑,重新戴上耳机,音频再次在耳边流淌。
耳机里,角色台词与背景音乐无缝交织,她闭上眼,沉入那个熟悉又遥远的虚拟世界。
但她很清楚,光靠现有的设备和社员,想做出真正的高质量作品,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。
“需要找到合适的声音。”她低声喃喃。
下一秒,她猛然坐起,抓过手机,打开备忘录,飞快敲下一行字:“猎捕计划——寻找校园最强音。”
几天后,H大艺术学院戏剧社的排练厅。
林意然站在门口,小心翼翼地探头。
门内隐约传来台词:“……你不知道,在世界尽头,有个人一直在等你。”
她心头微震。
那声音低沉醇厚,尾音轻轻上扬,仿佛晨光穿透薄雾,带着淡淡的磁性温度。
不是那种故作姿态的“广播腔”,而是天生悦耳的嗓音。
“就他了。”
林意然下意识推开门。
排练厅内,一个穿着白T和牛仔裤的男生正低头走台词。
他单手插兜,另一手随意翻着剧本,整个人懒散中带着几分掌控舞台的从容。
林意然在心里默默打了个分:声音条件S+,外形A。
正当她犹豫如何开口时,对方率先察觉,挑眉道:“同学,看够了吗?”
“我——”林意然一时语塞,随即微微挺直了背:“你好,请问你愿意参加……广播剧试音吗?”
对方似笑非笑:“广播剧?新生?”
“广播剧社社员,林意然。”她下意识挺了挺腰。
“……沈知砚,戏剧与影视学,大二。”
名字,和那声音一样动听。
林意然心想。
“所以,你要我干嘛?”
“给社团试试声音,顺便……”林意然眨眨眼,“也许也能为你的声音开拓另一条职业道路?”
沈知砚盯着她看了两秒,嘴角缓缓扬起:“有趣,好啊。”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