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设置

  • 系统
  • 宋体
  • 楷体
A- 16 A+

活动

书名:虞小姐的陆先生 作者:麻辣香菇 本章字数:4775 广告模式免费看,请下载APP

周六的阳光格外慷慨,把育英中学的操场晒得暖洋洋的。

减压活动的横幅挂在教学楼前,“青春无悔,高考加油”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

高三的学生们暂时放下了书本,在各个摊位前穿梭,脸上洋溢着久违的轻松。

虞归鸿被林薇薇拉着去套圈,手里的圈刚扔出去,就听到陆亦廷的声音:“瞄准点,就像打靶时找参照物。”

她回头看见他手里拿着两串糖葫芦,正站在不远处笑。

“你来啦!”林薇薇朝他招手,“快帮归鸿套那个兔子玩偶,她想要好久了。”

陆亦廷走过来,拿起一个圈:“看好了。”

他手臂微屈,轻轻一甩,圈稳稳地落在了兔子玩偶的脖子上。

“哇!陆大神你太厉害了!”林薇薇尖叫起来。

虞归鸿看着那个兔子玩偶,忽然想起他物理错题本里画的小兔子,也是这样圆滚滚的,耳朵长长的。

她接过玩偶,指尖触到柔软的绒毛,心里像揣了颗糖。

陈阳举着相机跑过来:“快,给你们拍张照!”

他把镜头对准虞归鸿和陆亦廷,“虞归鸿笑一个,陆亦廷你别那么严肃,自然点。”

虞归鸿对着镜头笑,眼角的余光瞥见陆亦廷正看着她,眼神里的温柔像阳光一样,暖暖的。

快门按下的瞬间,她忽然觉得心跳漏了一拍。

美食节的摊位前挤满了人,城西那家梅花糕果然很受欢迎,排了长长的队。

陆亦廷让她们在树荫下等着,自己去排队。

虞归鸿看着他的背影在人群里穿梭,忽然想起每次实验课,他也是这样主动去帮大家领器材、洗试管,从来不说累。

“你看陆亦廷对你多好,”林薇薇凑到她耳边,压低声音,“排队买梅花糕都记得你爱吃豆沙馅的。”

虞归鸿的脸微微发烫,刚想反驳,就看到陆亦廷拿着三个梅花糕走过来,把其中一个递给她:“豆沙馅的,还热乎着呢。”

梅花糕的甜香混着桂花的味道,在舌尖弥漫开来。

虞归鸿咬了一口,忽然觉得这个味道很熟悉——像小时候奶奶做的桂花枇杷膏,甜而不腻,带着阳光的气息。

“陈阳呢?”陆亦廷左右看了看。

“被摄影社的老师叫去帮忙拍活动了,”林薇薇说,“让我们先玩,他等会儿来找我们。”

三人沿着操场边的香樟树散步,地上落满了细碎的花瓣。

虞归鸿踢着脚下的花瓣,忽然想起什么:“你的传感器做好了吗?下周去实验室就能用了?”

“差不多了,”陆亦廷点头,“就是外壳还没做好,想用3D打印个轻便点的,不然放在培养箱里占地方。”

“我家有个旧的塑料盒子,”虞归鸿说,“大小正好,回头我带来给你当参考。”

“好啊。”陆亦廷笑着说。

阳光透过香樟树的缝隙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
虞归鸿看着陆亦廷的侧脸,他的睫毛很长,在阳光下投下淡淡的阴影。

她忽然想起他物理错题本里夹着的那张玉兰花标本,也是这样被阳光晒得暖暖的。

“你说,”她忽然开口,“等我们考上大学,还能一起做实验吗?”

陆亦廷愣了一下,随即认真地点头:“当然能。就算不在一个学校,也可以线上讨论,就像现在这样。”

他顿了顿,“我查过了,Z大的农学院和N大的物理系有合作项目,说不定我们以后还有机会一起做课题。”

虞归鸿的心忽然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,暖暖的。

她低头看着手里的兔子玩偶,忽然觉得,这个减压日的阳光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。

陈阳举着相机跑过来,兴奋地说:“我刚才拍到一张超美的照片,你们看!”

他把相机屏幕转向他们,照片里,虞归鸿和陆亦廷站在香樟树下,阳光落在他们身上,虞归鸿手里的兔子玩偶格外显眼,陆亦廷正低头看着她,眼里的温柔藏都藏不住。

“这张必须洗出来,”林薇薇抢过相机,“等十年后打开时间胶囊,拿出来看看肯定很有意思。”

虞归鸿看着照片里的自己,脸上的笑容有些腼腆,却很真实。

她忽然明白,高三的日子之所以让人难忘,不是因为那些解不完的题和考不完的试,而是因为有了身边这些人,有了这些细碎而温暖的瞬间,才让这段艰难的旅程,变得闪闪发光。

夕阳西下时,减压活动接近了尾声。

大家在操场上放飞了写满愿望的气球,五颜六色的气球乘着风,慢慢飞向湛蓝的天空。

虞归鸿看着那些气球,忽然在心里默默许愿:愿我们都能考上想去的大学,愿我们永远记得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。

她转头看向陆亦廷,发现他也在看她,眼里的光比天上的气球还要亮。

或许有些愿望,不用写在纸上,只要彼此心里知道,就够了。

周一的生物实验室弥漫着淡淡的枇杷清香。

虞归鸿从家里带来的新鲜枇杷被分成了三组,分别放在湿度40%、60%、80%的恒温培养箱里,陆亦廷的湿度传感器则被固定在培养箱内壁,数据线连到旁边的笔记本电脑上,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湿度数据。

“每两小时记录一次果肉硬度和细胞形态变化,”虞归鸿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计划,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,“还要测pH值,看看酸性变化会不会影响细胞壁稳定性。”

陆亦廷正在调试传感器的采样频率:“我把采样间隔设成10分钟,这样能捕捉到湿度波动的细节,就像物理里的瞬时速度测量,间隔越短越精准。”

第一组数据在中午时分出来了。

湿度80%的枇杷果肉已经开始变软,显微镜下的细胞出现轻微皱缩;湿度40%的样品虽然硬度尚可,但表皮出现了脱水的褶皱;只有湿度60%的那组,无论是果肉状态还是细胞结构,都保持得相对完好。

“和我家储存枇杷的经验差不多,”虞归鸿看着数据,若有所思,“我妈总说梅雨季节要把枇杷放在通风的地方,太潮湿容易烂,太干燥又会缩水。”

“这就是环境因素和细胞特性的平衡,”陆亦廷指着屏幕上的曲线,“就像化学里的可逆反应,找到平衡点最重要。”

下午的实验却出了点意外。

负责看管培养箱的低年级学生误碰了湿度调节按钮,80%组的湿度突然飙升到95%,等他们发现时,那组枇杷的表皮已经长出了细密的霉点。

“都怪我,没把传感器和培养箱联动起来设置报警,”陆亦廷看着发霉的样品,语气里带着懊恼,“要是加个阈值报警功能,就能及时发现异常了。”

虞归鸿反而安慰他:“实验嘛,总会有意外。我们重新取样就行,我书包里还有几个备用的枇杷。”

她顿了顿,“正好可以做个对比实验,看看突然增湿对细胞的影响,说不定能发现新现象。”

重新取样的过程并不顺利。

备用的枇杷数量不够,虞归鸿只好给家里打电话,让母亲下午再寄一箱过来

“我妈说傍晚就能到学校传达室,”挂了电话,她对陆亦廷笑了笑,“正好赶上明天的观测。”

等待样品的间隙,两人坐在实验室的窗边吃午饭。

陆亦廷从食堂打了两份番茄炒蛋,虞归鸿则带来了母亲做的枇杷酱三明治。

“你尝尝这个,”她把三明治推过去,“用去年的枇杷熬的酱,没放防腐剂,就是有点甜。”

陆亦廷咬了一口,枇杷的酸甜混着面包的麦香在舌尖散开:“比超市买的果酱好吃,有果肉的颗粒感。”

他忽然想起什么,从书包里拿出个小瓶子,“我妈寄的蜂蜜,配面包正好,你试试。”

蜂蜜的甜香和枇杷酱的酸甜融合在一起,像极了实验室里那些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
虞归鸿看着陆亦廷认真涂抹面包的侧脸,忽然觉得这个因为实验意外而略显慌乱的午后,也变得温柔起来。

傍晚去传达室取枇杷时,天空又下起了小雨。

陆亦廷撑着一把大伞,虞归鸿抱着纸箱走在里面,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沙沙的声响。

路过操场时,看到林薇薇和陈阳正在雨中打篮球,陈阳笨拙地运球,林薇薇在旁边笑得直不起腰。

“他们俩倒是悠闲,”陆亦廷侧过头,雨水顺着伞沿滑落,在他睫毛上凝成细小的水珠,“我们却要回实验室继续和枇杷较劲。”

“但我们乐在其中,不是吗?”虞归鸿低头看着怀里的纸箱,里面的枇杷散发着淡淡的清香,“就像解一道复杂的物理题,过程越曲折,解出来的时候越有成就感。”

回到实验室时,天已经黑了。

两人重新设置好培养箱参数,把新样品放进去。

陆亦廷果然给传感器加了报警功能,他敲着键盘说:“现在只要湿度超过85%,电脑就会发出提示音,还会给我手机发消息,双重保险。”

虞归鸿看着他专注的侧脸,实验室的灯光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。

她忽然想起减压日那天陈阳拍的照片,照片里的陆亦廷也是这样,眼里带着认真的光。

“明天的数据肯定会很完美,”她轻声说,“我有预感。”

陆亦廷抬头笑了,眼里的光比屏幕上的数据还要亮:“借你吉言。”

窗外的雨还在下,实验室里的灯光却像一颗稳定的恒星,照亮着两个少年为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而付出的努力。

或许在别人看来,为了几颗枇杷费这么大功夫有些不值,但对他们来说,这些跳动的数据和变化的细胞,藏着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——是探索的乐趣,是合作的默契,是在枯燥的高三生活里,找到的那片属于自己的小小星空。

实验数据在三天后逐渐呈现出清晰的规律。

湿度60%左右的枇杷不仅储存时间最长,果肉中的果胶酶活性也最低,这与虞归鸿之前推测的“适度湿度能抑制酶活性”不谋而合。

她把数据整理成图表,贴在实验记录本上,旁边用红笔标注:“与家庭储存经验一致,可进一步结合基因分析。”

陆亦廷则把传感器记录的湿度波动曲线打印出来,和虞归鸿的细胞观察图并排贴在一起:“你看,湿度波动超过5%的时候,细胞皱缩率会明显上升,这说明稳定性比绝对湿度值更重要。”

他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坐标系,“就像物理里的简谐运动,振幅太大就会偏离平衡位置。”

这些带着学科特色的批注让实验记录本变得格外生动。虞归鸿翻看着本子,忽然发现陆亦廷在她之前卡住的那道物理题旁边,又加了新的批注:“用杨梅采摘比喻左手定则的另一种思路——掌心朝磁场来向,四指对果实生长方向,拇指就是受力方向。”

下面还画了个更细致的采摘示意图,连杨梅枝上的小刺都画了出来。

“你这比喻越来越离谱了,”她笑着说,“不过确实比课本上的解释好记。”

“能帮你记住就行。”陆亦廷挠挠头,视线落在她摊开的英语笔记本上,“你在背什么作文模板?”

“图表描述类的,”虞归鸿指着上面的句型,“总觉得写得干巴巴的,不像你的物理题解法那么灵活。”

“其实可以把图表数据和你的实验结合起来,”陆亦廷忽然说,“比如描述湿度变化曲线时,就写‘如图所示,湿度在60%时,枇杷细胞保持最佳状态,这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’,这样既结合了数据,又有具体内容,比单纯描述曲线有意思多了。”

这个建议让虞归鸿眼前一亮:“对啊!我怎么没想到?用自己熟悉的实验数据当例子,肯定比套用范文里的抽象数据更有感觉。”

陆亦廷的英语作文也有了新进展。

在虞归鸿的“指导”下,他写了一篇题为《枇杷花里的家乡》的作文,里面详细描述了枇杷花的形态、花期,甚至提到了“枇杷花泡水时,花瓣会在热水中缓缓舒展,像在重演春天的绽放”。

“这段写得特别好,”虞归鸿指着这句话,“有画面感,还有点诗意,比你之前写的科技类作文生动多了。”

“都是你的功劳,”陆亦廷不好意思地笑了,“要不是你给我看枇杷花的解剖图,我哪知道花瓣有五片,雄蕊有二十枚。”他顿了顿,“英语老师说这篇可以当范文,让我在班上朗读呢。”

“那你可得好好读,”虞归鸿鼓励他,“尤其是那段关于枇杷花泡水的描写,要读出那种温暖的感觉,就像在讲一个小故事。”

晚自习的课间,林薇薇凑过来看他们的“跨学科交流”,指着实验记录本上的图表惊叹:“你们俩这哪是做实验,简直是在写情书吧?连批注都这么有来有回的。”

陈阳也跟着起哄:“就是就是,陆亦廷给虞归鸿讲物理题的样子,比给我讲题温柔十倍。”

陆亦廷的耳尖瞬间红了,低头假装整理传感器数据线;虞归鸿则把实验记录本合上,掩饰自己发烫的脸颊。

窗外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进来,落在摊开的错题本上,把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照得格外清晰。

其实林薇薇说得没错,这些藏在错题本和实验记录里的文字、图表、简笔画,确实像一封封没说出口的信,记录着两个少年在高三的压力下,彼此扶持、共同成长的痕迹。

就像虞归鸿实验里的枇杷细胞,在最适宜的环境里,悄悄舒展着生命的形态。

第二天的英语课上,陆亦廷果然朗读了他的作文。

当读到“枇杷花的香气里,藏着外婆的灶台和妈妈的等待”时,虞归鸿忽然想起自己放在书包里的枇杷花茶,那干燥的花瓣里,何尝不是藏着家乡的味道和少年的心意。

她低头在英语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:“最好的作文素材,从来不是课本里的范文,而是生活里的温度。”

写完后,她悄悄抬眼看向陆亦廷,发现他也正朝她看过来,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相遇,像实验里恰到好处的湿度,温暖而舒适。

您看的是关于校园的小说,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校园,甜宠,双向暗恋,双洁,女强等元素内容。

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推荐票
1 2 3 4 5 全部

1张推荐票

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咕咕币
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
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
找回密码
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