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设置

  • 系统
  • 宋体
  • 楷体
A- 16 A+

第四章:茶馆偶遇少陵词匠

书名:盛唐节奏大师 作者:燕子飞飞 本章字数:2847 广告模式免费看,请下载APP

西市的喧嚣渐行渐远,周律漫步在长安城的街巷中,心中仍回荡着李白那震撼人心的韵律表演。穿过几条相对安静的街道,他感到口干舌燥,便寻了一处看似雅致的茶馆,决定稍作休息。这间茶馆名为“清韵阁”,门面不大,却别有洞天。室内布置雅致,竹帘半卷,几盆兰花点缀其间,与西市广场上的热烈氛围形成鲜明对比。馆内客人不多,三三两两坐在角落,低声交谈,偶尔有纸笔摩擦的细微声响。周律拣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点了杯清茶。茶香袅袅中,他注意到不远处坐着一位神情严肃的中年文士,正对着一卷纸稿蹙眉沉思。那人衣着朴素,甚至有些陈旧,与长安街上那些衣着鲜艳的文人形成对比,但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度。“子美兄,此句‘去声字在副歌部分的运用’,某以为尚有斟酌余地。”与中年文士对坐的友人开口道,“去声字力道虽足,然过多使用,恐失之柔和。”被唤作“子美”的文士头也不抬,手指在纸稿上轻轻敲击:“韵法之道,贵在恰到好处。副歌部分乃全篇之要,需有雷霆之势,去声字正当其用。然兄台所言亦不无道理...”周律心中一震。子美?莫非这就是杜甫杜子美?他仔细打量那人,果然与历史画像有几分神似,只是更加清瘦,眉宇间锁着深深的忧思。“店家,可否为那位先生添一壶新茶?记在我账上。”周律低声对伙计说,想借此机会接近杜甫。茶送上后,杜甫这才抬起头,略显惊讶地看向周律。周律趁机拱手道:“在下周律,偶闻先生探讨韵法,心生敬佩,冒昧叨扰。”杜甫打量周律片刻,目光在他奇特的衣着上稍作停留,淡淡道:“某乃杜甫,字子美。周郎君有何见教?”周律心中激动,强作镇定道:“方才无意中听闻先生讨论去声字之运用,在下于音律略知一二,以为去声字若与入声字相配,可收奇效。”杜甫眼中闪过一丝兴趣:“哦?周郎君亦通音律?愿闻其详。”周律在现代研究过古汉语音韵学,此刻便大胆说道:“去声字音调下抑,力道沉厚;入声字短促急收,若在副歌关键处相配使用,如‘烈’配‘血’,‘怒’配‘发’,可增强节奏冲击力。”杜甫闻言,若有所思,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轻敲节奏。忽然,他取过纸笔,即兴吟诵起来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——”吟到这里,杜甫突然停住,眉头紧锁:“‘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’...这‘簪’字,总觉得力道不足。”周律听得入神。杜甫的吟诵与李白风格迥异,没有那种奔放不羁的豪情,却自有一种深沉凝练的力量。每个字都经过精心锤炼,韵脚工整,技术层面几乎无懈可击,但现场反响确实不如李白那般热烈——馆内其他客人只是微微颔首,并无特别反应。“先生何不试将‘簪’改为‘束’?”周律试探道,“‘浑欲不胜束’,入声收尾,更显急促无奈之感。”杜甫眼睛一亮,随即又摇头:“‘束’字虽力道足,然与全诗意境未必相合。簪乃首饰,束为带子,意象不同...”他陷入沉思,手指不停敲击桌面,喃喃自语:“簪...束...簪...束...”竟是为这一个字的取舍纠结不已。周律看着这一幕,既觉好笑又深感敬佩。与李白的潇洒不羁相比,杜甫对每个字、每个韵脚都精益求精,那种严谨到近乎偏执的态度,形成鲜明反差。这时,杜甫的友人笑道:“子美兄又钻牛角尖了!不过一字之差,何须如此劳神?”杜甫正色道:“韵法之道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一字不当,全篇皆损。”说着又继续推敲那个韵脚,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周律忽然想起现代说唱中的多音节押韵技巧,灵机一动,道:“杜先生,若不以单字押韵,而以双字乃至多字相押,或许可解此困?”杜甫抬起头,眉头微皱:“多字相押?此言何意?”周律解释道:“譬如不以‘簪’字单独押韵,而以‘不胜簪’三字与前三句某处相呼应。或更进一步,采用双音节押韵,如‘烽火’对‘家书’,‘连三月’对‘抵万金’,形成内在的韵律呼应。”杜甫先是疑惑,继而眼中逐渐放出光彩。他取过新纸,奋笔疾书,口中念念有词:“不以单字押韵...而以词组相呼应...妙哉!此法定可增强全篇之连贯性与力道!”他完全沉浸在创作中,时而书写,时而涂抹,对周律和友人的存在浑然不觉。友人向周律无奈一笑,低声道:“子美兄每至此时,便如入无人之境。周郎君勿怪。”周律连忙表示理解。他看着杜甫那专注的神情,忽然明白为何历史上杜甫会被尊为“诗圣”。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,这种字斟句酌的严谨态度,正是他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原因。良久,杜甫终于抬起头,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:“周郎君一言,令某茅塞顿开!韵法之道,原可如此拓展!”他当即提笔,根据周律的建议修改诗句,吟诵起来果然更加流畅有力。修改完毕后,杜甫这才想起周律的存在,歉然道:“某沉浸韵法,怠慢郎君,恕罪恕罪。”周律连称不敢。杜甫打量着他,忽然问道:“观周郎君衣着奇特,口音亦异,可是来自远方?方才所言多字押韵之法,某从未听闻,可是西域新韵?”周律心中一动,顺水推舟道:“在下确从远方而来。此韵法在我家乡颇为盛行,谓之‘多音节押韵’,可增强韵律之层次感与表现力。”杜甫点头赞叹:“天下之大,无奇不有。韵法之道,果然无穷无尽。”他忽然想起什么,问道:“周郎君可识得太白居士?”周律如实相告:“方才在西市,有幸得见青莲傲戟风采。”杜甫笑道:“太白韵法如天马行空,某之韵法如老僧补衲,各有所长。今夜东市韵比,某与太白有一场切磋,周郎君若有暇,可来一观。”周律大喜,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机会。两人又探讨片刻韵法,杜甫因有他事,先行告辞。送走杜甫后,周律独自坐在茶馆中,回味方才的相遇。他从怀中取出《乐府韵律秘要》,对照杜甫的吟诵方式,忽然发现古卷上的一些圈点记号,似乎正与多音节押韵的技巧有关。“原来如此...”周律喃喃自语,“这卷秘要记载的,竟是如此高超的韵律技巧...”他正沉思间,忽听邻桌几位茶客低声议论:“方才那便是少陵词匠杜子美?果然名不虚传。”“然其韵法虽工,终不及青莲傲戟之酣畅淋漓。”“各有所长罢。杜先生之韵,需静心细品,方知其妙。”周律闻言,不禁为杜甫感到些许不平。在这个注重即时反响的韵律文化中,杜甫那种深沉内敛的风格,确实不如李白那般容易获得满堂彩。离开茶馆时,日已西斜。周律漫步在长安街头,心中充满了对今夜东市韵比的期待。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严谨,两种截然不同的韵律风格正面交锋,这将是何等精彩的景象!他不知不觉又走到西市附近,只见人群又开始聚集,似乎又一场韵比即将开始。周律心想,离东市韵比尚有一段时间,不妨再观摩学习一番。就在这时,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李白正坐在一处酒肆中,与几个友人畅饮谈笑。李白也看见了周律,大笑着招手:“周郎君来得正好!某正与友人讨论西域韵法,快来为某等解惑!”周律心中一紧,但见李白态度热情,便硬着头皮走过去。他知道,在这个韵律至上的世界,他这位“西域来客”的身份,既是一种掩护,也是一种压力。而怀中那卷《乐府韵律秘要》,似乎正悄然指引着他,在这个奇妙的唐代长安,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韵律之路。今夜东市的李杜对决,将是他深入了解这个世界的绝佳机会。而周律隐约感觉,这场韵比的意义,或许远不止是一场简单的技艺切磋那么简单。

您看的是关于快穿系统的小说,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快穿系统等元素内容。

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推荐票
1 2 3 4 5 全部

1张推荐票

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~
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
0 咕咕币
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
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
找回密码
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