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旨下达,宸王府内一派肃然,却又隐隐流动着一种不同以往的气息。邱鼎杰受封翰林院侍讲,虽只是虚衔,却意味着他正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,从一个身份暧昧的“王府宾客”,变成了有名分、可参议朝政的“天子近臣”。这微妙的变化,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。
赐予的官服、牙牌很快送到府中。邱鼎杰看着那套代表着士人最高荣誉之一的青色官袍,神色平静无波,只在指尖触及冰凉的玉质牙牌时,眼底才掠过一丝极淡的复杂。他终究还是踏入了这片他曾经试图远离的红尘漩涡中心。
“明日经筵,你随我一同入宫。”黄星看着他,目光中有期待,有关切,更有不容置疑的维护,“不必有压力,依本心应对即可。万事,有我。”
邱鼎杰微微颔首:“鼎杰明白。”
翌日,文华殿经筵。这是皇帝与翰林学士、重要朝臣讲解经史、议论时政的重要场合,庄严肃穆。当黄星身着亲王常服,领着身穿崭新侍讲官袍的邱鼎杰步入大殿时,立刻吸引了所有在场者的目光。好奇、审视、忌惮、不屑……种种视线交织而来,如同无形的网。
邱鼎杰垂眸敛衽,步履从容,跟在黄星身后半步之遥,姿态不卑不亢。他清俊的容貌,出尘的气质,在这满是朱紫贵臣的大殿中,显得格外与众不同。
皇帝驾到,经筵开始。今日主讲的是位年高德劭的老翰林,讲解《尚书·洪范》篇中“皇极”之道,无非是些君王应效法天道、建立准则、教化万民的陈词滥调。殿内众人或凝神静听,或故作沉思,气氛沉闷。
讲解毕,照例是群臣议论。几位大臣依序发言,无非是附和经典,颂扬圣德,了无新意。
就在议论渐息之时,皇帝的目光却忽然落向了站在黄星身后,一直沉默不语的邱鼎杰身上。
“邱侍讲,”皇帝的声音平和,却带着无形的威压,“你曾为方外之人,于佛法禅理自有心得。今日听讲《洪范》皇极之道,以你之见,这世间帝王统御之术,与佛家普度众生之慈悲,可有相通之处?又当如何平衡这‘霸道’与‘王道’?”
问题尖锐而刁钻!直接将帝王术与佛法放在一起比较,让其评判高下平衡!这不仅是考校学问,更是对其立场、心性的终极试探!一时间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邱鼎杰身上,殿内落针可闻。不少人心存看戏之念,想看看这个“幸进”的还俗僧人如何应对这烫手山芋。
黄星袖中的手微微握紧,面上却不动声色,只将目光平静地投向邱鼎杰,传递着无声的支持。
邱鼎杰出列,躬身一礼,神色依旧恬淡,声音清朗如玉磬轻击:“陛下垂询,臣谨奏浅见。佛法慈悲,度人出苦海,乃出世之道,求众生平等解脱;洪范皇极,君王统御,经纶天下,乃入世之法,求社稷安定有序。二者路径不同,本源却一,皆在一个‘心’字。”
他微微抬头,目光澄澈,迎向皇帝探究的视线:“佛法云‘心能转境’,君王亦当以正心为本。心正,则行霸道亦可护佑黎民,如古之良将,雷霆手段,亦存菩萨心肠,保境安民即是慈悲;心不正,纵行王道,亦可能流于伪善,徒具虚文,反害苍生。故臣以为,平衡之道,不在术,而在心。君王若怀济世之心,以百姓疾苦为念,则其威即是仁,其法即是度。霸道王道,皆為手段,存乎一心之用耳。若执着于形迹,分辨彼此,便是落了下乘。”
他没有直接比较高下,而是巧妙地将二者统一于“心”的层面,指出无论是霸道还是王道,是帝王术还是佛法,其根本在于发心是否为正,是否利于众生。这番论述,既契合佛理,又不违背儒家精义,更暗合了明君应有的担当,可谓滴水不漏,境界高远。
殿内一片寂静。几位老翰林捻须沉思,眼中露出惊异之色。连皇帝深邃的眼眸中,也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赞赏。
“好一个‘存乎一心’!”皇帝缓缓颔首,“邱侍讲见解独到,超然物外,又不离世间法。看来宸王荐举得人。日后经筵,你可多来听听。”
“臣,谢陛下。”邱鼎杰再次躬身,从容退回到黄星身后。
黄星紧绷的心弦悄然松弛,唇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。他知道,邱鼎杰这“经筵初啼”,不仅成功化解了刁难,更一举奠定了其在士林中的地位。从今往后,谁还敢再以“方外之人”轻视于他?
经筵散后,黄星与邱鼎杰并肩走出文华殿。春日暖阳,洒在两人身上。
“今日之后,天下人当知,我黄星身边,有一位怎样的国士。”黄星低声道,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骄傲。
邱鼎杰侧首看他,阳光在他清俊的眉眼间跳跃,他微微一笑:“殿下过誉。鼎杰所言,不过本心而已。能站在殿下身侧,见证并参与这盛世华章,方是鼎杰之幸。”
两人相视一笑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经筵上的机锋应对,只是开始。他们知道,脚下的路还很长,暗处的敌人不会甘心,未来的风浪只会更猛。但此刻,阳光正好,他们携手同行,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力量。这皇城深深,他们已不再是孤独的行者,而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。真正的博弈,才刚刚进入中盘。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